笔者参加过几次类似的研讨会,其间,全是熟悉的面孔、熟悉的神态、熟悉的语言。一般是主创人员先说上几句谦词,在一阵短暂的沉默和相互推让之后,评论家老生常谈的官话、套话汩汩而出。笔者无意对这些拿人“红包”受人之托的评论家进行指责。因为评论家吃的就是这碗饭,拿点车马费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,问题是,你说的是不是心里话,你的言论对作品又有几分责任感?
现在各行各业都讲究承诺,什么时候影视评论界会有那么几条汉子站出来,拍着胸脯说,我承诺不搞虚假评论。这样的承诺需要一定的勇气,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正常的批评体制,正确理解批评的含义。创作者不应闻喜则乐、闻过则怒。遗憾的是,由于现在的评论风气全部倾斜到了一种炒作的层面上,好的作品也变成了急功近利的拍卖物。笔者就耳闻目睹一位创作者说,他的某部作品除了要获得一定的市场效益外,重要的是要拿个“政府奖”,以获得额外的100万元的补贴。如此投机钻营,作品本身的感召力又从何谈起?评论家应和这样的创作者保持距离,毕竟文艺批评还是推动文化进步的一种动力。